逻辑学
参考:Youtube——汤质看本质
追溯语言
我们的所有认识,都用语言来表达,符号,声音,含义。语言和思考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。那么,语言这个工具是怎么产生的呢,是否足够清晰呢?实际上,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使用着不怎么清晰但有效的工具生活着。
要想溯源语言,就要先不使用语言的工具,像一个远古的人类一样,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生活,然后慢慢开始创造符号,利用声带,描述和记录自己的感官感受到的一切。
这样之后我们才明白,最初的语言是不能解释的的,直接与感受到的东西对应的。
在语言上发展起来的,可描述记录的,复杂的认识,其底层也是不能解释的,直接与感受到的东西关联的。
如果没有千差万别的实物,就没有各种感受,就不能根据感受的差异,用符号和声音定义实物,归纳出种类。
没有定义出的概念和归纳出的种类,就不能进行类比,人类就没法依靠实物去理解就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。
我们总是比较地,也就是相对地看实物,是否有绝对的存在,没有短处的存在?把我们感受到的或想象出来的绝对的东西,称为理性的东西/存在,如,绝对的数,绝对的逻辑,默认的公理。
语言靠感受对应符号和声音产生,靠归纳和类比发展。语言是我们认识、理解一切的工具。
人从过去(曾经的实物,实物间的关系,一切的可能有规律可能无规律的变化)通过归纳、类比和演绎获得认识\知识\经验,从而,能根据现在的一切,预测未来。认识是有了语言之后,进一步通过归纳,类比,演绎的手段得到的东西。必然的演绎也是在或然的归纳和类比后出现的。
人可以通过观察,定义,归纳,类比,演绎来认识和预测自己感受和想象到的一切,但也只能认识和预测自己感受和想象到的一切。
想象自己是个野蛮人
感官发现一切不同之处,用符号,声音,在大脑中与做感受到的东西绑定
“”表示还没出现的词,
语言中到处是归纳和类比
“名词”:
水,树,草,苹果,石榴,石头,毛皮,兔子,鹿,狮子,狼,鱼,蘑菇,蛇,血,人,女人,男人,小孩,老人,篮子,袋子,盒子,平地,山——兽,果,肉
手,手掌,手指,脚,腿,头,眼睛,鼻子,耳朵,舌头,唇,牙——身体,部位
红,黄,蓝,绿,紫,橙——颜色
惊,怒,喜,悲——情绪
天空
凳子,椅子
标记,地点,位置
生长,长大,增长
——类
——部分和整体,元素和集合
——实(东西,物),虚
——名词
“动词”:
看,听,摸,出现,发现,拿,采摘,咀嚼,吃,喝,吞,撕,劈,扔,游,分割,指,点,抽取
——动作
——作用
——对象
抱,保护,持,贴,靠
走,跑,站,坐
睡
思考,反思
渴望\想
定义\命名
比较
想象(象就是实物,脑里出现象)
抽象(从象里抽出什么东西)
——动词
“形容词”:
高的,矮的,长的,短的,大的,小的,强壮的,瘦弱的,圆的,不规则的,锋利的,钝的,红色的,蓝色的,绿色的,美的,丑的,善的,恶的,勇敢的,胆小的
倒霉的,幸运的
某人的
相同的,不同的,类似的,一样的
实际的,虚妄的,存在的,不存在的
什么什么的
——形容词
“副词”:
凶猛地,轻轻地,粗暴地,温柔地,飞快地,慢慢地,类似地,一样地(也),一起(走),分开(走)
只,仅仅
——副词
“数词”
1果子,1狮子,2果子,2狮子,3人,全部,所有,没有
——数词
“代词”
我,你,他,我们,你们,他们,这,那,此
什么
——代词
——代表,指代,表示
“介词”(空间中的位置,时间中的位置,元素属于整体)
“空间”:在…上,在…下,在…里,这里,那里
”时间“:在…时,现在,在…前,刚才,在…后,之后,先,后
起点:从
终点:到
从这里到那里,100米
部分和整体:
我属于/是人
她是/属于美丽的女人
我属于村子
手属于身体
那东西是狮子
狮子是兽
等价,两物相同:
凤梨就是菠萝
我是神
——介词
“助词”
开始形容:
他是唐吉坷德->它的名字是唐吉坷德
他是一个勇敢的人
指向动作的对象:
我对着他打了一拳
“冠词”(特指)
这个,那个
“连词”
连接词语
我和你,女人和孩子
连接句子
要么我死,要么你死
选这条路,或者那条路
先打猎,后吃肉
因为没有食物,所有人都没有希望了
虽然没有食物,但是我们有信念
“叹词”
啊,额,哦,呀,嗯,哎,
——叹词
“逻辑词”
而且
否定
不
导致
决定
或
类比
推出
如果A,那么B(A是B的充分条件)
类比\隐喻
用某种实物的属性,描述对象(对表示关注,象就是实物)的特征
“实->虚”
圆规,直尺,音律,相似地重复——规律
认识
认出,识别出实物->认识实物或虚物。认识是动词,知识是名词。认识做名词时,等同于知识。
人从过去得到认识\知识,根据现在的一切,预测未来。
认识\知识归纳的强度,即知识解释过去现象的覆盖程度,和预测未来现象的覆盖程度。
认识\知识都是归纳出来的,都可能有错。必然的演绎,也是在归纳和类比之后发展出来的。
长矛,坚盾->矛盾(两个对象(或实或虚)有着非常不同的属性)
->冲突
绳子->联系
扫干净->澄清
解绳子->理解
重->重要
实物的大,->有巨大的作用
展示货品->展现力量,展现精神
坏蛋->坏人
制作工具->做决定,做选择,做判断
皮->表面的
有钱的人->有身份的人
这个人有很多牛羊->货币有一样的数目->等价
前后->先后
水->时间
盒子->空间
实际的东西->心理
扔->放弃
要“有”耐心
“保持”警惕
人对物的认识,理解
实际的活动->思维活动
分割,摆放->区分,归纳
多面体->在\从多方面说,在\从时间上说,在\从空间上说
小结
名词->类->部分和整体->实物,虚物->指代->联系
语言从实物发展起,用实物解释虚物
数学
数学是理解自然的语言,自然的规律通过数学符号简洁、明确地呈现;数学是科学的王后,数论是数学的王冠,从自然数、可比数到不可比数,实数、复数、使用集合论公理化数集,数衡量一切;一切悬而未决的数论的问题,被称为王冠上的明珠,比如哥德巴赫的猜想“一个合数可以分解为两个质数”至今未能解决。
教育
教,带有强迫意味。经历过许多的长辈,知道哪些知识很重要,而小孩不知道,长辈要先强迫小孩一会儿。而好的教学能让小孩尽快地对所传授的知识感兴趣,并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。
育,带有长辈对后辈的关怀与期望。苏联一位教育家,叫苏霍姆林斯基,他说: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把青少年培养成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,一个社会积极的进步参与者。而培养这样一个人,需要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度交织在一起。也就是说,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公民,使他们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,能够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,对社会有贡献。
筛选的教育:国家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,教师有限,设备有限,只能筛选出一部分人重点发展。教育除了育人,还肩负筛选的功能。谁愿意自甘落后呢?谁愿意被筛选下去呢?谁不想享受丰富的资源呢?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,只有当社会资源足够丰富,或者社会中人的观念发生改变,激烈的教育资源竞争,本质上是社会资源的竞争,才能得到缓解。电子通信设施能把优质的教学资源带给普通人,实在是壮举。
哲学
一开始我们问,世界的本质是什么?世界广阔无垠,我们认怂了。
后来我们问,我们能认识到什么?个体千差万别,我们又认怂了。
之后,我们从怀疑我们认识到的内容,怀疑产生这些认识的工具,也就是语言。如果连语言都不能无二义,那连我们有限的认识都是混乱的。
罗素用来发现语言中无二义的工具是逻辑,罗素把逻辑发展到了极致。他认为语言的混乱来自于我们概念关系的混乱。但是语言中蕴含的逻辑形式,是精确的无二义的,可以去除语言的混乱。
维特根斯坦是罗素的学生,发现了终结一切哲学的哲学,又亲手推翻了终结一切哲学的哲学。
什么是逻辑?
逻辑,是推理的规律,逻辑学是研究推理的有效性的知识。
什么是推理的有效性,推理的有效性就是“从真推出真”。逻辑研究的不是这里面的真,真是实际科学观测验证的,逻辑研究的是这个推出怎么发生的。
因为苏格拉底是人
所以苏格拉底会死
我不关心苏格拉底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人,但是我关心为什么他是人,可以推出他会死。
也就是说从一个前提或者多个前提,得到某个结论,这里面的内在规律是什么样子的。答案只有可能是,你前面的所有东西,包含了后面所需要的所有信息。至于你前面说的事情是不是真的,逻辑管不着。
逻辑和数学一样,只是关于形式的学科,而不是关于内容的学科。形式永远不会创造新的信息,结论必须包含在前提里。
逻辑学-必然的演绎
概念(词项),命题,推理,论证,逻辑
逻辑学,确保推理的有效性,通过旧的知识,产生新的知识。知识是世界的规律的呈现,放到你的心灵面前,你欣然接受(你已有的经验认可),且在实际应用中有效。
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是概念,我们用概念划分事物,如果事物之间没有任何差异,那么就不再需要概念。
比思维大一些的,是模型。模型可以是命题,可以是公式,可以是图示,无论它是什么,它都包含了很多个概念。我们用模型来建立和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。
我们划分事物,建立事物间的关系,是为了进行有效的判断。命题是有判断功能的语句
从已知命题中推出未知命题的行为,叫做推理。在推理中,已知命题叫前提,未知命题叫结论。推理有三种方法:
- 演绎推理,从大范围范畴中找到小范畴,是必然性推理
- 归纳推理,从众多小范畴中找到大范畴,是或然(可能正确)性推理
- 类比推理,在相似的范畴之间,进行推理,是或然性推理
多个前提,用各种推理形式(作用到前提和中间命题上)得到结论,这个过程称为论证。
逻辑,确保推理和论证有效的规则,推理和论证是否有效,你说了不算,逻辑说了算
逻辑的有效性
逻辑,确保推理和论证有效的规则,推理和论证是否有效,你说了不算,逻辑说了算。
逻辑规则为什么有效?
逻辑的本质是必然的得出
经典逻辑学的创始人,亚里士多德认为,逻辑的本质就是必然的得出。只有演绎逻辑是符合这个要求的,所以在经典逻辑学中,只有演绎逻辑,和基于演绎逻辑发展起来的数理逻辑。
演绎逻辑和数理逻辑,统称为形式逻辑
四种基本命题
命题的基本单位是概念,推理和论证的基本单位是命题,
AEIO是四种基本命题的缩写,它们是推理和论证的基本起点。
AEIO来源于两个拉丁单词affirmo和nego,对应的是肯定和否定的意思。分别取这两个单词中的元音字母AI和EO,A和I代表肯定,E和O代表否定。同时前面的字母代表全体,后面的字母代表特定,所以,A和E分别是全称肯定和全称否定,I和O分别是特称肯定和否定。
你如何构建命题,澄清你和苹果之间的关系呢?
你迅速得出,我不是苹果!你得出这样的判断,你等同于拒绝了我是苹果这样的判断,也拒绝了一部分我是苹果这样的判断,接收了一部分我不是苹果这样的判断。一些人将这样的规则整理出来,形成了一个逻辑方阵:
反对:一命题真,则另一命题假,可以全假
矛盾:两命题不能同时真或同时假
三段论-词项逻辑-画圈圈
亚里士多德认为,三段论的实质是事物中的必然因果关系在思维形式中的展现。
三段论是在头脑里画圈圈,帮助我们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,圈定一个概念的范畴,范畴的覆盖范围也叫外延。
三段论要有效,要符合一套规则。其中之一是:中圈不出现在结论中,但必须出现在两个前提中,作为大圈和小圈的中介,来明确大圈和小圈的关系。
还有一条规则是:中圈还要在两个前提中至少被覆盖一次。
当然如果前提为假,结论必为假,但是推理的有效是形式上的有效,内容的正假,需要实证科学的支持,逻辑是形式科学。
256种三段论形式
三段论中的每一段,都是四种基本命题之一,所以我们可以得到64种三段论的基本组合。
根据大中小项的位置不一样,我们可以得到三段论的四大类型。
然后,我们可以得到256种三段论的形式,其中只有15种有效的推理形式。
6条规则判断三段论是否有效
命题逻辑
三段论也叫词项逻辑,词项之后才有所谓的命题逻辑,才有后面数学化后的命题运算和谓词逻辑等
词项逻辑关注概念之间的关系,命题逻辑关注命题之间的关系。在命题逻辑中,命题分为两种:
基本命题:AEIO,如所有苹果都是食物
复合命题:多个基本命题加上命题连接词组成的复合命题,如所有苹果都是食物,而且所有食物都可以吃。
人们之所以需要命题逻辑,是要在知道一个基本命题的真假之后,能够判断一个复合命题的真假。
词项逻辑穷尽了所有词项间的推理规则,命题逻辑要穷尽所有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规则
常用的连接词有 与,或,非,如果…那么..(->)
关于如果…,那么。如果p:你能秒我,那么q:我就把键盘吃下去。
①条件p发生,结论q发生,推导有效
②条件p发生,结论q没发生,推导无效
③条件p没发生,结论q发生,规定推导有效
④条件p没发生,结论q没发生,规定推导有效
真值作用(function)
复合命题的基本命题的真假,经过连接词作用后,得到真或假输出,称命题连接词为真值作用。
真值表
复合命题的基本命题的各种真假情况,以及在各种连接词作用后得到的真假,它们的排列叫做真值表。
命题运算
这种通过运算得到复合命题的真假的过程,叫做命题运算
逻辑代数
1854年,乔治布尔发表了《THE LAWS OF THOUGHT》 THE MATHEMATICAL THEORIES OF LOGIC AND PROBABILITIES。创立了逻辑代数,布尔发现,对命题的运算可以简化成对符号的代数(用符号代替数,用数代替数,这里是用0,1代替真假)运算。
ToDo,逻辑代数的公理,推出的定理,为什么与或非能替代所有命题连接词。逻辑代数在逻辑电路(数字电路)中的应用,数字电路分为组合逻辑电路,时序逻辑电路(带存储元件)。看实用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基础后再来探究。
我们可以用且或非三个命题连接词表示所有命题连接词的功能。
这种运算使得用数学符号来规范自然语言成为可能。
数学家弗雷格在命题逻辑中加入了量词,开创了量化逻辑,也叫谓词逻辑
并宣称能用它描述和分析所有数学上的和思想上的命题
紧接着,伯特兰·罗素和怀特海在数学原理中试图用与、或、非三种逻辑为整个数学建立基础。
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发现,逻辑代数的计算能力是可以外包出去的(用电路实现),1936年,香农发表了《继电器与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》,他发现布尔逻辑中的真假值,可以和电路开关相对应,线路闭合电流通过表示1,线路断开电流受阻表示0,我们还能在电路中加入特定的开关结构,来实现且或非这样的逻辑关系,这就是电路图上的逻辑门:与门,或门,非门
神经科学家沃伦·麦卡洛可发现,神经元要么发射信号,要么不发射信号,这种工作方式与布尔电路非常相似。也许不只是判断,包括认识在内的所有行为都是可以外包给电路的。他和他的合作者沃尔特·彼茨合作发表论文《A LOGICAL CALCULUS OF THE IDEAS IMMANENT IN NERVOUS ACTIVITY》神经活动中固有的思想的逻辑运算,提出了人工神经元的数学模型,为人工智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
早期的计算机用继电器来控制线路闭合,每秒只能操作五十次
后来的计算机用非机械结构的晶体管来作为通断开关,能达到每秒通断几百上千亿次,这样一个晶体管只有几十甚至几纳米大,一块CPU上能够装上几百亿个。AlphaGo有1000多个这样的CPU。在最微观的层面上,它依然只是不断地连通和断开,但在宏观的层面上,它们做出了以前只有人能做出的,甚至连人类都做不出的复杂的判断。
最初的归纳
奇妙的类比
谬误
- 前提谬误
- 支持谬误
- 相干谬误